5月5日,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金秋湖镇川茶基地节水节能雾灌系统投入运行。王宇 摄(人民图片社)
5月18日,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区平铺镇新塘村赵霞里光伏电站。肖本祥 摄(人民图片社)
5月22日,市民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玫瑰湖公园慢跑。何华文 摄(人民图片社)
5月25日,节能环保的纯电动公交车行驶在江西省新余市仙女湖区欧里镇长坊村的城乡道路上。赵春亮 摄(人民图片社)
6月13日至19日为2022年全国节能宣传周,6月15日为2022年全国低碳日。今年全国节能宣传周的主题是“绿色低碳,节能第一”,全国低碳日的主题是“实施‘双碳’行动,共建美好家园”。在此期间,全国各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线上线下活动,深入宣传绿色低碳理念,普及气候变化知识,增强公众低碳意识,倡导公众选择简单、适度、绿色的生活方式。和低碳生活方式。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是人民群众获得感最大的领域之一。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8.4%,超额完成向国际社会承诺的40%-45%的减排目标,2021年同比下降3.8%。绿色低碳转型取得成效,碳达峰和碳中和工作扎实有序推进。
加快清洁能源体系建设
湖南省郴州市嘉禾县千家洞水库“渔光互补”光伏电站进行水面发电和水下养殖。光伏板与水面在夕阳下交相辉映,宛如一首优美的“渔光歌”。
碧海蓝天的映衬下,白色的风力发电机高高矗立。在广东省阳江市,一排排风力发电机缓缓转动着巨大的叶片,把阵阵海风变成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2021年,我国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将跃居世界第一。
在福建省福清市,中核集团旗下福清核电基地已累计安全发电2000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6240万吨标准煤消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6亿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50万吨,植树造林约14年。亿棵树,具有重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影响。
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实现“双碳”目标,离不开能源的绿色低碳转型。
国务院此前印发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要坚持安全减碳,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前提下,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加快建设清洁低碳”。碳、安全、高效的能源系统。” “2021年10月中下旬以来,内蒙古、甘肃、青海、宁夏等地一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开工建设。这些项目重点利用沙漠、戈壁、沙漠地区通过车载发电、车载种植、治沙改土、资源综合利用等发展模式,不仅可以促进能源的绿色低碳转型发展,还有效带动了产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发展。
统计显示,2021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达到52.4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5.2%。其中,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为56.0%,比上年下降0.9个百分点;清洁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25.5%,提高1.2个百分点。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今年4月底,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约7亿千瓦,占全国装机容量的29%。全国发电总装机容量。陆上风电、光伏发电成本快速下降。截至2021年底,两者平均用电成本较2012年分别下降48%和70%。近年来,我国以风电、光伏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结果。不仅装机容量位居世界第一,发电比重稳步提升,成本快速下降。基本进入平价无补贴发展新阶段。
在今年5月12日举行的“这十年的中国”系列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胡祖才表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大力发展沙漠、戈壁、沙区新能源及规划。 4.5亿千瓦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开工建设。 8500万千瓦项目已开工建设,第二批项目前期工作正在加紧推进。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新时代推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旨在锚定风电总装机容量到2030年我国电力、太阳能发电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目标是加快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除了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外,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也不容忽视。
走进国家能源集团江苏宿迁电厂,两台660兆瓦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正在有序运行。 “我们采用‘汽电双驱’引风机高效灵活供热技术,实现电能和热能无缝双向转换,并利用智能管控系统自动优化锅炉含氧量,提高锅炉燃烧效率。”宿迁电厂负责人介绍,2020年,机组供电煤耗将低至263克标煤/千瓦时,每年节约标煤14.4万吨。
近年来,我国深入实施煤电节能减排升级改造,煤电机组煤耗持续保持世界先进水平。截至2020年底,约有9.5亿千瓦煤电机组达到超低排放水平,节能改造规模超过8亿千瓦。火电厂平均煤耗下降至305.8克标准煤/千瓦时,比2010年下降27克标准煤/千瓦时以上。据测算,供电能耗的降低将使火电行业2020年比2010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7亿吨。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已形成煤炭、电力、石油、天然气、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综合发展的能源供应体系。目前,我国发电、供热行业二氧化碳排放量仍占全国总量的40%以上。 “十四五”期间,要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能源消费总量双控体系,严格控制能源消费强度,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
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王志轩认为,能源系统本身品种多、系统复杂、供需紧密。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必须把握电力、煤炭、油气、新能源等不同时期的不同定位,强化风险防范。防控确保安全减碳。
节能减排成果十分显着
当我来到位于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高子街道的江苏和林水泥有限公司时,厂区绿树成荫,万物碧绿。
“水泥生产企业在环保、低碳方面做得怎么样?看看厂区的树就知道了,有的水泥企业厂区的树因为污染,已经没有绿叶了。”江苏和林水泥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斌表示,和林水泥在这里建厂的初衷就是为了“吃”当地一家矿业公司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泥、废渣、废石。水泥厂利用粉煤灰、脱硫石膏、硫酸渣等工业废渣作为生产原料,实现资源二次利用。全年整个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生资源”不超过20%。
除了利用“二次资源”进行生产外,余热回收发电也是这里低碳生产的一大举措。坐落在厂区绿树之中,两座总装机容量为26兆瓦的余热发电站,利用水泥熟料生产线窑头、窑尾排出的废气余热发电,持续发电。向工厂输出电能。据介绍,余热电站每年可发电1.5亿千瓦时,解决了公司1/4的生产用电。节约标准煤4.12万吨。扣除发电成本后,每年可为公司节省电费6700万元。大大减少空气污染。
节能减排是从源头减少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深入防治污染、助力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重要抓手。围绕节能减碳目标,全国各地、各行各业都在使出巧妙的策略。
在云南省安宁市安宁工业园区,武钢集团昆明钢铁有限公司晨会正在进行中。该公司能源环保部碳排放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廖国平打开电脑,登录能源管控系统。吨钢综合能耗、吨钢电耗、瓦斯排放率、自发发电率等几组重要能耗数据实时显示。
“昨日吨钢综合能耗略高于公司目标,经分析,主要是高炉工况异常导致燃料消耗增加,生产部门应加强运行管理,提高能耗水平。”效率。”廖国平提出建议,生产部与会人员认真记下要求。
今年1月1日,昆明钢铁公司正式上线“昆钢智能制造系统”。能源管控系统将公司所有生产环节纳入智能化管理,准确追踪各生产环节的能源消耗情况,为减少碳排放提供科学依据。
安宁市是云南重要的钢铁、石化、磷化工基地。规模以上企业约40%为高耗能企业。这样的企业如何节能减排?引导和鼓励企业开展绿色清洁改造,全面开展绿色生产,安宁交出高分。
在建筑行业,节能减排也成为行业发展的新关键词。遮阳百叶窗根据阳光强度和气候条件调整角度。回收装置通过沉淀将雨水转化为绿化灌溉用水。屋顶小花园改善了当地的小气候。智慧运营中心对大型建筑能耗进行实时一体化管理……越来越多的建筑采用环保节能技术,让“绿色”深入细节。
今年1月,国务院印发《“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部署了重点行业绿色升级工程、重点行业节能环保提升工程等十大重点工程。园区、城镇绿色节能改造项目、交通物流节能减排项目。减排项目、农业农村节能减排项目、公共机构能效提升项目、重点区域污染物减排项目、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项目、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项目、环境基础设施完善项目。规划还明确了重点项目的具体目标和任务。例如,重点产业绿色升级工程明确提出,“十四五”期间,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13.5%,万元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下降16%。农业农村节能减排工程明确提出,到2025年,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40%,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86%以上,化肥农药利用率主要农作物综合利用率达到43%以上,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
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今年6月5日环境日全国主场活动中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持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人民群众获得感持续增强。 2020年,我国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8.4%,超过对外承诺。 2022年北京冬奥会将成为奥林匹克史上首届“碳中和”冬奥会,展现了我国全面绿色低碳转型的坚定决心和坚实步伐。
绿色生活理念深入人心
“我之所以选择这款洗衣机,是因为它既省水又省电。”近日,正在为新房选购家电的“90后”消费者李欢在四川成都一家家电卖场说道。在她看来,“绿色节能”是选购家电时的重要考虑因素。李欢购买的洗衣机、空调、冰箱、电视,全套家电都是绿色节能产品。
夏季炎热,空调、冰箱等家电产品需求旺盛。江西省南昌市青云铺区一家商场内,空调、冰箱、洗衣机等多款家电产品的宣传海报上都出现了“低碳、节能、环保”的字样。 “这款新型一级能效空调比同等额定功率的三级能效空调更节能,虽然价格贵一些,但能有效实现节能减排。消费者购买节能产品可以参加折扣活动。”商场。据一家电器店经理介绍,店里推出了以旧换新、打折等活动,顾客购买节能电器还可以享受补贴。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节能家电。某电商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新级节能空调销量同比增长98%,占比超过60%;节能冰箱销量同比增长62%。
不仅仅是家电,很多消费者在装修过程中也注重选择绿色家装服务,从装修管理过程中引入环保的绿色理念。例如,家居装修中采用节能灯板设计,通过人体动作识别和光强度数据自动完成灯光开关动作,从而实现绿色节能。 “我们的装修材料都是采用环保级别较高的产品,虽然花的钱多了一点,但心里也踏实。”山东省济南市居民蔡涛近日正在为自己的新房采购装修材料。他说:“我和妻子都认为装修不一定要豪华,简约、实用、环保才是最重要的。”
近日,由中华环境保护联合会绿色循环与普惠惠益专委会、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环境保护部联合编制的团体标准《公民温室气体减排绿色低碳行为》生态环境部规划院、北京大学等单位发布《量化指引》,推荐衣、食、住、行、用、办公、和数字金融,并分别描述它们。例如,服装领域的绿色低碳行为包括回收旧衣服,使用可持续原材料生产的衣服和被子;食品领域包括减少一次性餐具和光盘运动;居住领域包括使用清洁能源、节水、节电、生活垃圾分类等。该文件的发布量化了消费领域的行为碳减排量,填补了公民绿色行为碳排放量化评估标准的空白减少,并帮助评估和衡量碳减排行为。
2罐可换1积分、1公斤纸板可换5积分……在西藏自治区林芝市朗县中达镇中达村,垃圾交换超市对减碳行为的评价是更简单直接,奖励形式也受欢迎。 。在垃圾交换超市,可以用相应的垃圾兑换积分。当积分积累到一定数量后,可以兑换酱油、醋、牙刷、洗洁精等村民需要的生活用品。在中大村,垃圾分类已成为村民日常生活的“新时尚”,绿色低碳、环保的生活理念深入人心。超市开业三年多以来,已累计兑换积分64627个,商品712种。
“适量服用,适量使用。”如今,绿色低碳的理念体现在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外出就餐,大家力求小份,以“光盘”为荣;在商场购物时,绿色低碳标志随处可见,节能环保产品更受欢迎。有这么多;你不必再“扔掉”你的旧东西了。二手衣服、旧家电等都分门别类。网上下单,就会有人上门取货...
为倡导“绿色低碳、安全文明”的出行理念,河南省济源市自2019年2月起实行城市公交免费乘坐,如今,绿色出行已蔚然成风。 “以前出去办事,我经常开车,但现在我的出行方式发生了变化,往往是‘公交+共享单车’模式。”市民李丽表示,随着城市公交线路的不断优化调整,经过她家门口的公交车越来越频繁。每天早上,她乘坐公交车约10分钟到达公司附近,然后骑共享单车5分钟到达。 “这样的出行方式不需要花很多时间,还节省了很多油费,绿色生活,从一步开始。”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践行简单、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坚决抵制和反对一切形式的能源浪费,绿色生活方式已成为我国社会新趋势。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malay1688.com/html/tiyuwenda/10913.html